觚源于商周青铜器,与爵合为一组酒器,常相伴出土。明制者身段直下,绝无波折,康熙以后则腰际凸起,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,意为插花之觚,又称凤尾瓶。唐孔颖达疏引《五经异义》说:“爵,一升。觚,二升。献以爵,而酬以觚。”当年贵族饮宴时,酒液注人觚内,再分量倒人爵杯饮用。此觚绘矾红四狮图,题识“太师升殿陛,少保位尊荣。癸亥(1923)之冬月,陈义和作。花押朱文印”。
觚源于商周青铜器,与爵合为一组酒器,常相伴出土。明制者身段直下,绝无波折,康熙以后则腰际凸起,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,意为插花之觚,又称凤尾瓶。唐孔颖达疏引《五经异义》说:“爵,一升。觚,二升。献以爵,而酬以觚。”当年贵族饮宴时,酒液注人觚内,再分量倒人爵杯饮用。此觚绘矾红四狮图,题识“太师升殿陛,少保位尊荣。癸亥(1923)之冬月,陈义和作。花押朱文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