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料器帽筒以仿白玉双套料的形式制作而成,再罩以彩绘太少狮,题识“太师少保。癸卯年(1903)作”。帽筒光润如玉,艳丽而浑朴,高雅、富贵,底款“太”,是晚清难得帽筒中的贵族精品。
明崇祯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记载:“琉璃石产于西域,因其五彩晶莹,为中原人喜爱而仿造。"明清时期料器的生产,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著名。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、玛瑙、珊瑚等名震四方,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。
此料器帽筒以仿白玉双套料的形式制作而成,再罩以彩绘太少狮,题识“太师少保。癸卯年(1903)作”。帽筒光润如玉,艳丽而浑朴,高雅、富贵,底款“太”,是晚清难得帽筒中的贵族精品。
明崇祯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记载:“琉璃石产于西域,因其五彩晶莹,为中原人喜爱而仿造。"明清时期料器的生产,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著名。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、玛瑙、珊瑚等名震四方,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。